“谁遇到多愁善感的你,谁安慰爱哭的你,谁看了我给你写的信,谁把它丢在风里……”你是否还记得这首牵动过我们心弦的歌?曾创作这首风靡一时的《同桌的你》的音乐才子高晓松,近期又完成了他的第一部电影作品《那时花开》。这部号称“中国最美丽的城市电影”并被导演预计为将会有很多人看不懂的电影,由夏雨、朴树和电影新星周迅主演,将于明年2月份上映。
11月23日,就这部电影的相关话题,高晓松在北京喜洋洋娱乐发展有限公司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以下是记者和高晓松的访谈录。
记者: 请介绍一个这部影片的拍摄情况。
高晓松(以下简称高): 老早就写过一个剧本叫《青铜时代》,后来和黄磊一起聊剧本,就成了现在的《那时花开》。电影前一部分是对大学时代的回忆,因为爱和友谊,三个年轻人(高举、张扬、欢子)生活在自己乌托邦的理想里。电影后一部分是对岁月的幻想,社会背景已从故事里淡出,年代也同样的模糊,这部分表现的是面对如风而逝的爱与青春,三个人不同的状态。这部电影主要在北京和南戴河两地拍摄,历时36天,目前已拍摄完成,进入后期制作。
记者: 《那时花开》这个片名给人以浪漫的预告,它大概讲述的是怎样的一个故事?
高: 你指的是故事梗概?这是一部奇特的电影,奇特的电影自有奇特的讲故事的方法。我们不希望简略的故事梗概毁了你应当拥有的艺术享受,你还是自己去看电影吧。
记者: 影片故事是真实的吗?你是怎么对这部电影进行定位的?
高: 真实性不是这部影片所要讨论的问题,描绘这个世界的真实是科学的责任,而讲述印象中的“真实”则是艺术的灵魂。当我们回首青春的时候,所有真实的、虚幻的、美丽的、迷惘的片断扑面而来,就像我们静静坐在窗前准备用一生去记忆的一道风景。而它随风而逝时,除了美丽,谁能清晰地记得它的每一种色彩?谁能把它讲述得像那个瞬间一样真实?所以这部影片不是一部写实的生活片,而是一部反映心情的城市电影。它不讲故事,也不讲生活的点点滴滴,完全是把一些心情拼在一起,很流动,节奏很快,情节模糊,比较“飞”,有点像诗电影。非常反传统,如果你非要给它定位的话,它就是典型的实验电影,也叫探索片。在国外,管这一大类的影片叫独立制作电影,它不是传统的讲故事,不是商业性电影,不依附于大的电影公司,不以商业票房为目的。这是中国目前没有的一部电影。
记者: 现在电影界比较浮躁,有些导演比较急功近利,或要票房,或拿奖,你拍这部电影是出于什么心态?
高: 我觉得就是人长大以后都是比较迷惘的,回想或者幻想的时候都是乱七八糟的,就尝试把那些心情拍下来。其实每个人都会用自己足够烦琐的生活去体会一些简单的心情。我所想的是可以让一些心情直观地出现在银幕上,略去烦琐生活的诠释,让这些心情尽量干净、准确、毫不稀释地重现出来,如此而已。
记者: 世纪末,怀旧是一种普遍存在的情绪,人们渴望重新唤回青春的感动,影视方面,人们渴望在色情、凶杀、暴力之外寻找一块圣洁的土壤,你觉得《那时花开》是否带有怀旧色彩。
高: 可能有一点,不过这是一部比较模糊的电影,各人有各人的看法,不能明确指定为怀旧片。
记者: 我认为中国人欣赏艺术的传统是比较希望电影给人一种人生的启迪,或者给人一种情感的回味,你的作品能否达到这样的标准?
高: 我无法说能不能达到这个标准,但是这个片子给了我们对那种一去不返的青春的纪念,其中那些激情、眷恋、友谊和惆怅以及那些曾有过的誓言和心愿是每一个曾经历过大学生活、曾青春过的人共有的刻骨铭心的记忆。
记者: 拍电影是专业性很强的劳动,你学的是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雷达专业,自编自导在创作上会不会有一定局限性,压力大吗?
高: 不会,我从清华大学退学进入北京电影学院学过一年电影,拍过很多广告、短片。不但没有压力,而且根本没有障碍,基本上靠自己完成。
记者: 你如何理解电影,你拍电影以什么为标准?
高: 对我而言,电影是闲着没事的多余物质的产物,艺术是吃饱了撑的多余思想的分泌,用来表现些闲得没事和吃饱了撑的迷惘和惆怅,并且还真心真意的,好像这些就是这个时代的一种印记一样。我拍电影的标准就是做到我想的就是好的,拍出来不是我所想的就是不好。
记者: 你有没有想拿自己的作品去超越著名导演比如张艺谋的作品?
高: 没想过,因为不一样,艺术是没有超过不超过的,没法像文第一、武第二那样一比高低。
记者: 你预计,《那时花开》会在哪部分人中引起共鸣?是比较照顾青年人的口味,还是比较大众化的?
高: 大都市的白领和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包括大学生。《那时花开》不是大众化的电影。
记者: 业内人士对这部影片有何评价?
高: 目前,看过片子的人都是这个电影的参与者。有一半以上的人说非常好,还有一部分则说一点儿也没看懂,不知道说些什么。
记者: 出现这么大的反差,你有没有担忧过观众不会接受这部影片?
高: 我认为可能会有很多人看不懂,但是我期盼的不是让千百万人看懂,而是我看得起的那部分人非常喜欢它,这就够了。
记者: 你以后有什么打算?
高: 我会一直拍电影,兼做流行音乐。我的歌比较风花雪月,但它只是生活的一部分,而电影可以全面表现我对生活的想法。我还打算出一本书,把过去创作的剧本、小说、散文集成书出版,和电影、歌曲的风格又不一样,也是一特“飞”的小说,主要记录成长的迷惘及各种心态,很少涉及爱情。
至于这位如今仍受众多以大学生为主的年轻人青睐的音乐才子的私生活,记者本无意打听,但在采访接近尾声时,高晓松却意外地向记者透露,他已于当日与一名叫沈欢的女孩办理结婚证明,过几日将正式结婚。于是,记者见到了一个长得十分清秀、靓丽而又颇具个性的女孩,听说《那时花开》女主角欢子的名字也是缘于她。她笑着告诉记者,以前不知道他是知名音乐人,喜欢他是因为他可爱。高晓松则称这位毕业于经贸大学、将从事律师职业的女孩是一位非常好的姑娘,看起来他似乎要幸福得晕了。
1969年生于北京高级知识分子家庭,1988年考入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雷达专业本料。1991年从清华大学退学进入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研究生预备班学习电影,1992年投考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研究生落榜,随后在多家公司拍摄了多部广告片、短片。
1994年出版《校园民谣Ⅰ》,正式进入音乐圈,获当年度几乎所有流行音乐奖。随后数年,为刘欢、那英、老狼、小柯、黄磊、朴树、零点乐队、叶蓓、林依伦、解晓东、马俊伟、筠子、黄绮珊等人谱曲作词或充任制作人,继续获得多项流行音乐奖。
1996年,出版个人作品集《青春无悔》。当年于南京五台山体育馆成功举办个人作品音乐会。
1997年、1998年,完成小说《写在墙上的脸》、剧本《那时花开》等。